早春三月,暖意融融,生機勃發。但,冷清清的校園、一個人的課堂、隔著屏幕的互動……疫情對全省教育教學的影響仍在繼續。
合肥七中數學教師張永劍正在上直播課
安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范新炯為了找尋信號,在老家的山頂上授課
王藝融和王藝曉是就讀于合肥七中高三的一對雙胞胎兄弟。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無數高三學子迎來了一場特殊的高考復習之戰。每天 6 點不到就起床練習聽力,晚上 12 點才睡覺,除了吃飯,幾乎沒有運動和出門散步的時間,即便居家復習,兄弟倆也是一刻不放松。“無論外面發生什么,無論高考怎么安排,我們都要按照原計劃復習的。”王藝融告訴記者。
劉國是安慶市懷寧縣某鄉村貧困戶的兒子,就讀于高河鎮中心學校五年級。父親患有殘疾,母親長年在外務工,照顧劉國姐弟的任務就落在了年過七旬的奶奶身上。家里只有一臺沒有信號的電視,孩子們需要在線上課,這讓童奶奶犯了難。
得知情況后,當地教育扶貧包保教師查慶生 3 月 2 日一大早,便帶著電信公司安裝師傅到了童奶奶家,安裝好了寬帶,接通了數字電視信號,讓空中課堂“飛”了進來,劉國和姐姐也可以安心上課了。
“我們學校 2000 多名學生全部都能用上電腦、手機或者電視上課,一個都沒有落下。”金寨縣希望小學副校長廖桂林告訴記者。
疫情期間,特殊孩子能否安靜地坐在電腦前上課?能否互動完成老師布置的各種任務?作為合肥市蜀山區唯一專門開設承擔特殊教育教學工作班級的學校,合肥十里廟小學輔讀班通過在線課堂,一生一案,邀請家長參與輔導等方式,讓特殊的孩子們居家學習和生活同樣豐富多彩。
合肥七中英語老師汪警正在上直播課 合肥七中語文教師肖洋正在上直播課教師通過平板電腦批改學生作業特教老師上課 一年級學生跟著錄播課學習安慶懷寧某鄉村特地為困難學子安裝了數字電視雙胞胎兄弟共戰高考
廬江縣發動局機關及學校向學生家庭捐助智能手機或借用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亳州市協調電信運營商為建檔立卡家庭學生每人每月免費提供 20G 手機流量;池州市協調電信運營商為不具備在線學習條件的特殊群體學生免費安裝有線電視、寬帶……
“空中課堂”顛覆的是教學方式,不變的是教育使命。在線教學期間,全省共排查出不具備線上學習條件的學生 1.7 萬人,各地通過贈送手機、平板電腦和開通電視等方式解決了 1.2 萬名學生線上學習問題,通過贈送流量等方式幫助其他 5 千名學生進行線上學習,打通了線上學習的“最后一公里”,確保線上教學“一個都不能少”。

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3 月 2 日起,安徽省大、中、小學校正式通過電視、網絡等方式,開啟了線上教育教學,廣大師生足不出戶便進入到了新學期的特殊課堂中。


合肥七中數學教師張永劍正在上直播課
前不久,有一張照片在朋友圈刷了屏,一位女教師背靠大山,用磚頭、板凳、草垛、棉被為自己搭了一個“直播間”。照片中,雖然風和日麗,但仍可見未融化的積雪女教師正專注地對著電腦授課。原來,疫情期間,安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范新炯被阻隔在山區老家。家中沒有網絡,為了能上課,她跑遍房前院后,終于在山坡上找到手機信號好點兒的位置,于是開啟了“野外”直播上課模式……


安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范新炯為了找尋信號,在老家的山頂上授課
“已知A、B、C的坐標位置,試判斷三角形ABC的形狀,并給出證明……”在合肥七中新校區的一間空教室里,張永劍一個人戴著耳麥,對著電腦講授高一下學期的新課。他不時用觸屏筆在屏幕上勾畫著,手邊是課本和教案。電腦屏幕正中央顯示著他課件的內容,屏幕右邊他的頭像下方滾動著學生們實名發送的“彈幕”:有提問,有回應,偶爾也有“插科打諢”。
張永劍是該校的一名數學老師,也是負責教學的副校長。原本幾十人的大教室,在疫情期間,成了他一個人的專屬直播間,他需要和其他各科老師一起,輪流負責整個年級的教學。“我們高一年級有 31 個班,大約是 1650個學生,每次直播課出勤率能達到 98% 左右。”張永劍說。
跟錄播課相比,直播授課效果更佳,對教師要求更高,跟學生的互動性也更強,“雖然我一個人坐在這里,但感覺就像底下坐了 1600 多個孩子一樣。其他不上直播課的教師也可以‘解放’出來,更多精力用于備課和批改作業。”
張永劍還現場展示了用 APP 布置作業、批改作業的流程,整個過程高效便捷,還可以根據大數據進行學情分析,與傳統教學相比,一目了然。當然,張永劍也坦言,“空課”在學習氛圍和自律監管等方面,有一定弊端,更多依靠學生的自覺性。

張永劍是該校的一名數學老師,也是負責教學的副校長。原本幾十人的大教室,在疫情期間,成了他一個人的專屬直播間,他需要和其他各科老師一起,輪流負責整個年級的教學。“我們高一年級有 31 個班,大約是 1650個學生,每次直播課出勤率能達到 98% 左右。”張永劍說。
跟錄播課相比,直播授課效果更佳,對教師要求更高,跟學生的互動性也更強,“雖然我一個人坐在這里,但感覺就像底下坐了 1600 多個孩子一樣。其他不上直播課的教師也可以‘解放’出來,更多精力用于備課和批改作業。”
張永劍還現場展示了用 APP 布置作業、批改作業的流程,整個過程高效便捷,還可以根據大數據進行學情分析,與傳統教學相比,一目了然。當然,張永劍也坦言,“空課”在學習氛圍和自律監管等方面,有一定弊端,更多依靠學生的自覺性。

合肥七中數學教師張永劍正在上直播課
王藝融和王藝曉是就讀于合肥七中高三的一對雙胞胎兄弟。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無數高三學子迎來了一場特殊的高考復習之戰。每天 6 點不到就起床練習聽力,晚上 12 點才睡覺,除了吃飯,幾乎沒有運動和出門散步的時間,即便居家復習,兄弟倆也是一刻不放松。“無論外面發生什么,無論高考怎么安排,我們都要按照原計劃復習的。”王藝融告訴記者。
沒有辦法去學校復習,兄弟倆總覺得缺少了點“感覺”,但是也會私下和同學們用 QQ 互動,相互打氣。二人分別選擇了文理科,學校開始直播“空課”的時候,他們也會覺得不適應,“但是現在可以說狀態越來越好了,老師的直播課我們一堂都不落的,基本都是講試卷、做題目。”
為了讓兄弟倆安心復習,父親王先生在學校開始啟動線上復習的時候,就在陪讀的出租屋內為兄弟二人一人添置了一臺筆記本電腦,夫妻倆盡全力為孩子做好生活保障。
記者采訪時,兄弟倆在各自的房間里上完了一堂直播課,又湊在一起上了一節語文課。被問及有沒有心中理想的大學,哥哥王藝曉笑著指了指墻面上的照片:“夢想是要有的。”兩張北京大學的照片、一張班主任的照片、一張全班同學的合影,手邊還有一個高考倒計時“89天”的臺歷……兄弟倆的高考戰已經全面打響。
安徽省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工作啟動以來,省教育廳統一組織全省 1600 多名骨干教師錄制 2172 節線上課程 (4 周的課時量 ),提供給安徽省義務教育階段8 個年級和高中階段 2 個年級近 800 萬名師生使用 ( 初三和高三由各市縣組織復習應考 )。“開學”兩周后,省基礎教育資源應用平臺線上教學累計瀏覽量便超過了 3 億次。
雙胞胎共戰高考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劉國(化名)端正地坐在堂廳的四方桌上跟著電視視頻朗讀課文,小菜園里奶奶童南鳳正挖著菜,“空中課堂”同樣“飛”入了農村貧困學子的
家中。劉國是安慶市懷寧縣某鄉村貧困戶的兒子,就讀于高河鎮中心學校五年級。父親患有殘疾,母親長年在外務工,照顧劉國姐弟的任務就落在了年過七旬的奶奶身上。家里只有一臺沒有信號的電視,孩子們需要在線上課,這讓童奶奶犯了難。
得知情況后,當地教育扶貧包保教師查慶生 3 月 2 日一大早,便帶著電信公司安裝師傅到了童奶奶家,安裝好了寬帶,接通了數字電視信號,讓空中課堂“飛”了進來,劉國和姐姐也可以安心上課了。
“我們學校 2000 多名學生全部都能用上電腦、手機或者電視上課,一個都沒有落下。”金寨縣希望小學副校長廖桂林告訴記者。
疫情期間,特殊孩子能否安靜地坐在電腦前上課?能否互動完成老師布置的各種任務?作為合肥市蜀山區唯一專門開設承擔特殊教育教學工作班級的學校,合肥十里廟小學輔讀班通過在線課堂,一生一案,邀請家長參與輔導等方式,讓特殊的孩子們居家學習和生活同樣豐富多彩。
合肥七中英語老師汪警正在上直播課 合肥七中語文教師肖洋正在上直播課教師通過平板電腦批改學生作業特教老師上課 一年級學生跟著錄播課學習安慶懷寧某鄉村特地為困難學子安裝了數字電視雙胞胎兄弟共戰高考
廬江縣發動局機關及學校向學生家庭捐助智能手機或借用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亳州市協調電信運營商為建檔立卡家庭學生每人每月免費提供 20G 手機流量;池州市協調電信運營商為不具備在線學習條件的特殊群體學生免費安裝有線電視、寬帶……
“空中課堂”顛覆的是教學方式,不變的是教育使命。在線教學期間,全省共排查出不具備線上學習條件的學生 1.7 萬人,各地通過贈送手機、平板電腦和開通電視等方式解決了 1.2 萬名學生線上學習問題,通過贈送流量等方式幫助其他 5 千名學生進行線上學習,打通了線上學習的“最后一公里”,確保線上教學“一個都不能少”。

安慶懷寧某鄉村特地為困難學子安裝了數字電視

一年級學生跟著錄播課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