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最權威的政經文旅類高端刊物
美圖美文美術美味,可讀可品可賞可藏
高中生gay自慰网站cooktwink|翁熄性放纵好紧|在线乱码一卡二卡三卡纸飞机|我和两个女领导玩双飞
首頁 > 圖庫 > 老照片 > 一位攝影記者鏡頭里的小崗村 - 老照片 -

一位攝影記者鏡頭里的小崗村
2017-07-05 10:53:26   來源:安徽畫報   

上一張
  分享到:
汪強,安徽桐城人,生于1955年,滁州日報原新聞攝影部主任,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新華社簽約攝影師,中國新聞社特約攝影記者,人民日報、人民圖片網特約記者。
 
     先后在國內外報刊上發表6千多幅反映皖東地區及鳳陽農村改革的攝影作品,約有600多幅作品在國家級和省級報刊及影賽上獲獎。
1976年夏,汪強以攝影報道員身份,隨滁縣地區文工團的藝術家到鳳陽縣小溪河區燃燈公社,尋訪民間花鼓女。在拍攝鳳陽花鼓時,汪強多次從小崗村田野上走過,目睹了1978年小崗村大旱莊稼顆粒無收的悲慘情景。
 
     1979年夏,汪強以地區電影公司宣傳干部身份來到小溪河區梨園公社,得知小崗生產隊偷偷地把土地包干到戶,生產豐收了,卻引起爭議,好奇心驅使汪強走進小崗。
 
     通往小崗的路坑坑洼洼,像炮彈炸過一樣,村莊破陋,草房凌亂。但農民臉上滿面春風,家家戶戶正在忙收糧。和嚴俊昌、嚴宏昌接觸后,汪強從荒瘠的土地上看到了希望,便用隨身的兩部海鷗照相機記錄下這里的真實情景,一按快門,便成為永恒的資料。
 1980年5月,鳳陽“大包干”做法得到了鄧小平的肯定。時值滁州報籌備復刊,汪強被抽調到報社當記者,他意識到這場農村改革的重要意義,抱著“忠實記錄當前農村發生的一切變化”的念頭,不斷地奔波在滁州與鳳陽之間。他跟隨時任鳳陽縣委書記陳庭元的步伐,在小崗生產隊的稻場,看到農民豐收的糧食,喜不自勝,感慨萬千。他看到,農民生產積極性異常高漲,農業生產連年大豐收,甚至出現了農民“賣糧難”現象。 從此,小崗是汪強常去的村莊,從無意到有心,直至后來一發不可收,甚至連續多年在小崗村過春節。1981年之后,國內外記者不斷蜂擁而至,大規模地向國內外傳播報道“大包干”成功經驗,小崗成了改革典型,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序幕。汪強以人文關注的視角,長期堅守,多視角跟蹤報道,記錄著小崗農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的點滴變化,記錄著十八戶“大包干”帶頭人家中的“喜怒哀樂”,以及新生代的茁壯成長。
 
     無糧不穩,無工不富。上世紀90年代,小崗人先后投身興辦許多鄉鎮小企業,由于缺乏經驗等諸多原因,辦了垮,垮了辦,成功的不多;小崗人明白種糧容易,辦企業很難,艱難探索致富道路。1996年,小崗村年輕人開始外出,在江蘇張家港長江集團務工學習。
 
     小崗人,奮進徘徊坎坷路,悲歡離合皆是歌。汪強已記不清去過小崗多少次,拍攝圖片多少張,發表報道多少篇。前十年間的記錄,1990年北京辦了“汪強說鳳陽”攝影紀實展覽;中間十年,1998年底合肥舉辦了“小崗大路”汪強攝影展;2008年春,長三角媒體聯盟主辦了“汪強與小崗30年”專題展示會。2009年,汪強受邀在人民大會堂展示了專題《小崗村嚴宏昌一家30年》。
 
     他拍下歡騰的小崗村頭;見證嚴宏昌以高票當選了首任小崗村村委會主任;看到小崗人的農副產品打進了省城和京城的大商場;記錄了沈浩在小崗掛職的六年,經歷著大包干紀念館的落成。
如今,方圓幾十里的農村新婚年輕人,都愛到小崗村頭、大包干紀念館拍攝婚紗照,小崗村頭成為旅游的熱點。在金小崗現代農業生態園內,一年四季,瓜果飄香。小崗村成為國家4A級紅色旅游勝地,每天來小崗村旅游觀光的人絡繹不絕。
 
      而今年,作為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小崗村一周年的賀禮,小崗村開工了9個重點項目。
光影當隨時代,攝影記錄歷史變遷,影像展示社會人生,這是賦予一個新聞工作者、攝影人的歷史責任。汪強說,他有幸跟上時代步伐記錄下中國農村改革開放源頭——敢為天下先的小崗村38年的變遷發展,能為這樣一個既典型又普通的村莊作一影像史記,雖歷經艱辛,在所不辭。 
 
     從農業生產的“大包干”,到現代化生態農業的大發展,創建國家級農業示范區、國家4A級特色景觀旅游名村,小崗靚麗轉型實現新的跨越。 而已退休的汪強,依然堅持跟蹤采訪拍攝,記錄小崗人走過的春夏秋冬。 

     文圖/汪強
相關圖集

作品名稱:一位攝影記者鏡頭里的小崗村

(VIP用戶專享)

百萬幅高質量原創作品十萬多張商用版權圖片,每日更新 500+,加入VIP會員下載。

VIP下載 收藏

特邀攝影師、設計師加盟安徽畫報網并供稿作品。